「壯遊」一詞在近幾年來蔚為風潮,畢竟誰會不想暫時拋下生活中熟悉的一切,讓自己沉浸在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一陣子?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所謂的壯遊(Grand Tour),原本是指流行於歐洲的成年儀式。在文藝復興時期以後,歐洲貴族子弟間流行透過長途旅行來宣示自己的長大成人,後來這樣的傳統也擴展到中歐、義大利、西班牙富有的平民階層。
而演變到今天「壯遊」的意涵則擴大解釋為旅遊時間「長」、行程挑戰性「高」,與人文社會互動「深」的「胸懷壯志的遊歷」。
西方世界近年來流行在求學生涯結束、一份工作告一段落等時間點,以間隔年(Gap Year)來進行壯遊,以接續不同的人生階段。正因為在壯遊中人們經常必須獨立面對許多挑戰,也有許多和自己對話的機會,因此許多從壯遊歸來的人們,都覺得自己相較於出發前的自己,有更多的成長甚至煥然一新。
不管是「壯遊」或是「間隔年」,都不是每個人能夠想做就能即刻去做的事。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隨時去壯遊,但每個人至少都可以隨時隨地下定決心開始做壯遊的準備。而我一直認為,壯遊的第一步,應該是從讓自己的身心靈變得強壯開始。除了很好的健康狀態外,更需要能夠有隨時擁抱挑戰的心理強度,以及自我療癒的心靈素質。而「職場」其實是讓自己變強壯的最佳練兵場。
第一步永遠是讓自己變得強壯
「實在不確定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乾脆去壯遊算了!」在第N次聽到D說這句話後,我終於忍不住拉把椅子,不請自來地坐在她旁邊問道:「那針對妳想了那麼久的壯遊計畫,你做了什麼樣的準備呢?」
看到他一臉疑惑說不出話的表情,我接著問:「你準備什麼時候出發?去多久?你存到了足夠的基本生活費?還是打算去當地再打工......?」
我的問題,他一個都答不出來,但其實我真正想問的問題是:「連買午餐都要拉個人陪、看電影、參加活動、運動、逛街以及做生活中每件事都喜歡找個伴的你,真的準備好面對壯遊中的孤獨、挫折和挑戰了嗎?」更重要的是,你想去壯遊是為了追求什麼?還是逃離什麼?
我相信和D一樣,只看到「壯遊」浪漫色彩的人應該為數不少。
被我問到說不出話來的D有點不服氣地問:「難道妳不會偶爾做做壯遊的夢嗎?」
我說:「我當然很想把自己抽離熟悉的人事物一陣子,重新認識自己,但生活中的種種責任不允許我這麼做。況且我覺得,所謂的壯遊,不一定非要離開自己的所在地,到很遠的地方去旅行。壯遊可以是一種『精神』!」
於是我跟他分享了當年內斂的自己怎麼來到人人皆精彩的公關業,並找到自己的定位;怎麼在一個自己一竅不通的產業贏得別人的尊重;怎麼在主管刻意的打壓下hold住自己一走了之的衝動,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怎麼在異鄉從零開始建立自己的口碑;又怎麼克難的在懷孕的狀態下創業......
上述許多人生的經歷,都發生在生活的日常,但卻怎麼看都像人生中一段段的壯遊。
的確,在過去二十年來,我曾經多次離開自己熟悉的場景,但現在回想起來,大多數人生的精彩與美好,都來自於我在最艱難的時候──決定「留下來」,而不是「走出去」。
「難怪妳完全不想壯遊,光是妳的創業人生就有夠精彩!」聽故事聽得眼睛發亮的D由衷讚嘆著,我在他閃閃發亮且充滿希望的雙眸中讀到了這位可愛同事的潛台詞:「或許創業也可以是個不賴的嘗試!」所以,忍不住再提醒他一次:「壯遊」聽起來或許很浪漫,但第一步永遠是讓自己變得強壯;「 」裡的名詞可以換成創業、公關業、還有世界上所有聽起來很美好,卻也充滿壓力的事。標籤貼紙
標籤貼紙很方便且實用,既可以標示、說明商品成分與使用方法,標價、尺寸也都可以展示的清處明瞭,但這些貼紙五花八門甚至有些年代久遠都髒掉了的標籤貼紙,看了不順眼想要更換貼紙,卻苦腦於殘膠造成黏手超難撕的狀況嗎?以下分享幾個小撇步,讓您輕鬆去除標籤貼紙:利用乙醇就是俗稱的酒精,是常用的燃料、溶劑與消毒劑。市售的濃度有95%或75%的,不過75% 主要是用來消毒與殺菌力喔。若是要清除沾黏的標籤貼紙,推薦使用 95% 的酒精,可以用來當溶劑使用,可擦拭油汙、髒汙表面,不小心被油漆沾到也可以使用,不容易傷害實體表面,不過缺點就是有點嗆鼻、揮發性快,酒精濃度高也容易刺激皮膚吸收表皮水分。部分黏膠無法順利清除。再來是除膠工具,只有加油站有賣,分為一般或環保型,請購買環保的就可以了,比較不會那麼嗆鼻,一般用來清除大片的殘膠、油漬、清洗機件、和稀釋油漆,優點是可擦拭油汙、髒汙表面,不小心被油漆沾到也可以使用,除膠效果比酒精好。但缺點是味道比酒精嗆鼻,使用時請注意室內要通風,不要短時間大量使用,容易傷害物體表面,使用久了可能會掉色或破損。最後是標籤清除劑,文具店相當熱賣的一樣商品,有分藍罐或綠罐,藍罐主要使用於玻璃、陶瓷與金屬,使用在其他表面容易造成腐蝕,所以綠罐就可以使用在塑膠、壓克力上,相較前面兩者,標籤清除劑較無異味且清除效果相當優秀,各大書局都可以購買,相當推薦唷!
貼紙印刷快 問 慢 答:一份工作要做多久才能合理的離職?
相較於工作的絕對年資,更重要的是,不要在「收割前」輕易離去。
工作多久才可以合理的離職?一份工作要做多久才能被看作一份資歷?我想重點不是一年半、兩年或三年,而是自己有沒有在一份工作中,對於所能獲得的心領神會,並且有所超越。
分享我自己的經驗,在二○一三年創業以前,我先後在五家公司做過公關、傳播、企畫等相關性質的工作。
這些不同經歷,有的幫助我累積紮實的基本功、有的讓我練就了忍功和膽識、有些讓我學到國際化的做事方式、有的則讓我領悟到自己適合什麼以及絕對不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硬是要拿著放大鏡檢視,每一份工作、每一位主管都有可以讓人抱怨的地方,但我很慶幸自己在高壓的環境中練就了「把能量用在往光明面前進」的職人功夫。
標籤貼紙聊了這麼多我自己的經驗,現在來正式回答一下你的問題:「什麼時候可以合理的離職?」
對於農人來說,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理所當然的四季循環;對於職人來說,如果一份工作讓你有豐收、豐享、豐藏的可能,就別只因為不確定自己要做什麼而放棄一片良田。
更具體來說,如果你的工作是業務,請至少學會讓生意成交的技巧並掌握幾個好客戶;如果你擔任傳播顧問,請至少要能對傳播策略有相當的領略並培養自己形成觀點的能力;如果你做的是服務業,起碼要逼自己在進退應對的技巧上有很大的長進吧!
如果你感覺公司所賦予的責任讓自己有些吃力,請至少先試著突破再離開,因為抗拒和努力做好一件事,都要用力。
就算真的要離去,也等到收割完這一季的豐盛吧!
每一個人都有離開的權利,但我一直覺得 ──
如果決定離開一個地方,必須是為了追尋下一個目標,而不是逃離現在的困境,這樣的人生,可以理直氣壯很多。
Shannon Pu(浦孟涵)現為盛思整合傳播集團總經理。她是創業者、傳播顧問、二寶媽和狂熱的終身學習者,更是斜槓人生和CAN DO精神的重度信仰者。
在行銷傳播領域打滾20年依然樂此不疲,先後在不同的跨國傳播集團、美商銀行、知名酒商擔任主管多年,在美國和大陸都曾短暫生活與工作,卻因為深感於台灣人、事、物的單純與美好,在闖蕩江湖多年後,決定回台灣創立一個新的傳播品牌,並且在創業的第一個月得到意外的禮物- 懷孕,從此展開驚喜與驚嚇不斷的冒險。
創業即將邁入第六年,回顧一路的跌跌撞撞,更曾經面臨失去公司最大客戶、團隊相繼離開等挑戰,所幸一路過關斬將,先後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的指定公關顧問並贏得肯定,同時也因為拼命三郎及為了講究品質不惜吹毛求疵的個性及行事風格,得到了「台版米蘭達」的外號 。
留言列表